色彩风格

梁娜:侵财类犯罪多发原因浅析

【字号:    】        时间:2017-02-23      

      要: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类犯罪属传统犯罪,一直以来都是打击犯罪的重点,近年来,侵财类犯罪案件仍居高不下,给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各机关应从源头遏制侵财类犯罪的发生,始终保持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严历打击,遏制违法犯罪的多发,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关键词:侵财类犯罪;财产安全; 就业率
  

近年来,盗窃、抢劫、抢夺等侵犯财产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给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以我县为例,2013年我县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案件185件,侵财类犯罪案件51件,占总数的27.57%,比重最大;2014年案件总数188件,侵财类犯罪案件39件,占总数的20.74%,占总数比重仅次于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2015年案件总数152件,侵财类犯罪案件30件,占总数的19.73%,占总数比重仅次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案件。侵财类案件多发并且久治不愈,已经严重威胁了公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下面就侵财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侵财犯罪的特点 
  1、侵财犯罪的犯罪主体多是无业人员或者无固定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因无固定收入,生活没有有效经济来源,有些游手好闲,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甚至有些人会结伙作案。犯罪成为他们获得生活来源的手段。 
  2、青少年犯的问题突出。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而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的就是侵财类犯罪,集中表现为盗窃、抢夺以及抢劫,对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3、侵财类犯罪流动性。很多犯罪分子并不在本地作案,而是选择异地作案,因为当地熟人多,容易被发现也不便于销赃。并且侵财类犯罪的流动性强,很多犯罪分子流窜作案,不容易被发现。
  4、侵财类犯罪再犯、累犯多。侵财类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中很多是累犯、再犯,这些人有过犯罪经历,积累了犯罪经验,在接受教育和惩罚后没有回归正途反而重操旧业,对社会的安宁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二、侵财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下岗和无业人员逐步增多,贫富差距拉大。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上闲散人员群体扩大,很多人没有正当收入和合法稳定的经济来源,当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时,有些人就会认为是社会分配不公,容易诱发犯罪心理,致使他们走上以非法手段去谋取财富的道路。 
  2、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好逸恶劳,贪图享乐。 青少年智力发育不成熟或不完全成熟,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交友不慎被带入歧途,就会使他们形成了颓废的享乐观,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不惜以身试法。
  3、社会群众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不强。现今社会,虽然法制宣传有了一定效果,但是很多人财产安全意识还是不强,在公共场合不注意自己的财物安全,导致自己轻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更有一些人对于自身财产的态度消极,比如丢失少量财物不作为、不报警,这样也是再助长犯罪分子嚣张的气焰。而且人们更多的是只顾自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所以一旦发生犯罪,围观者甚众,出来制止的人微乎其微,在遭到侵害后不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这样犯罪分子更加胆大妄为,这些都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4、刑罚教育失利,期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渺茫。侵财类犯罪的犯罪分子很多为再犯、累犯,这反映出刑罚教育的失利,刑罚有两个目的,教育和处罚,当前刑罚的教育目发挥的不容乐观,是导致累犯、再犯的产生的重要原因。此外,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也是渺茫,这一部分取决于社会上人们对于刑满释放人员的接受度以及刑满释放人员自身的技能。
  三、打击、预防侵财案件的对策思考与建议 
  1、广泛进行法制、道德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管理体制,利益关系等都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现今社会贫富差距明显,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极易引起人们对社会的仇视和误解,一些人为了发财致富,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法制、道德宣传教育,使群众认清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通过法制、道德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分清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通过法制、道德宣传教育,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性、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盗窃、抢劫、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过街老鼠没有滋生的土壤。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必须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就是 思想认识模糊,法制观念淡薄,辩别是非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较差,且逆反心理强。我们不能单纯的进行说教,应当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同时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和育人水平,使家庭法制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融为一体,努力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突出打击重点, 深入、持久的 开展对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预防、打击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打防并举,以防为主 。针对本地区的案件特点,突出重点, 深入、持久的 开展对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专项活动,起到震慑犯罪,遏制犯罪的效果。但是,要根本防止犯罪的发生还要以预防为主,国家司法机关要担负起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比如,基层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在辖区内落脚的三无人员和被监管人员的管理;工商要与公安部门加强对娱乐场所、 废旧市场、二手交易市场和寄售店的清查;司法机关要公正执法,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同时,我们还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参与性、社会责任感,配合各部门和司法机关一起预防、打击违法犯罪。 
  3、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对刑满释放和缓刑等被监管人员进行帮教,避免重复犯罪。重复犯罪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些人甚至以犯罪为业, 犯罪成为他们获得生活来源的手段。这些人再次犯罪往往比第一次犯罪造成的危害更大,因为他们在作案手段和反侦查能力上都有了经验,所以我们对这些人要进行帮教,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又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避免他们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