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宣恩县检察院 > 宣恩检讯

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在薪火相传中实现文化育检

【字号:    】        时间:2024-11-11      

宣恩是革命老区,1928至1935年,贺龙、任弼时等人领导的红军在宣恩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留下了板栗园大捷、贺龙收编“神兵”等多个红色故事,一个个红色革命旧址经过岁月的洗礼留存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根植于这片红色沃土的宣恩检察人,将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以忠诚为民、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积极作为,全力书写出新时代宣恩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突出红色教育 砥砺政治忠诚

 

 

 

 

为进一步增强青年干警的政治素养和爱国情怀,该院定期组织干警到板栗园大捷纪念碑、县烈士陵园等地,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行走中的党课”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聆听英雄事迹、感悟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激励奋发有为。

 

 

2023年,该院建成政治生活馆,打造开放式、共享型党建活动场所,加强干警对党史、人民检察史的学思践悟,借助青年读书班、道德讲堂等活动载体,邀请老党员讲党课、话初心、谈心得,传承优良传统、筑牢忠诚基石。

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孕育了特有的文化品牌,也滋润了这支检察队伍。该院牢固树立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理念,打造“山茶花开”党建品牌。在品牌引领下,该院常态化开展案例研讨、岗位练兵、学习提升等实践实训活动,涌现出全省“十佳公诉人”、“出彩宣恩人”等多个先进典型。

强化精神指引 践行人民至上

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艰苦斗争的英雄壮举,激励着宣恩检察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

一起刑事案件中,曾奶奶的儿子、儿媳双双离世,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由七十一岁的曾奶奶独自抚养,而她因病痛缠身,基本没有劳动能力。该院办案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立即走访核实,迅速推进司法救助程序。很快,曾奶奶就收到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生活困难得到缓解。

 

 

近年来,该院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坚持在能动履职中做优做实“人民至上”,创新履职为弱势群体“撑腰”。联合县妇联、民政等部门构建“1+N”多元救助困难妇女工作格局,做好救助“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成立全州首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强化与人社、工会协作配合,帮助120余名农民工讨薪60余万元。

 

 

为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服务群众“主阵地”作用,该院扎实推进入驻综治中心工作,在县乡综治中心成立检察工作室,利用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涉检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终点站。2024年,检察长带头化解矛盾12件次,入驻干警参加中心统一联合接访、应急处置等工作40余件次,依托综治中心组织听证11件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7次。

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法治担当

近年来,该院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引领干警在深入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中更好担当作为。

 

 

坚持为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持续赋能。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把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落实落细,推动完善红军桥、禹王宫、猫子庄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县域红色资源保护,切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将“听说读写”支部工作法与“五强五推”培优工程相结合,以“贡水检察论坛”“青年读书班”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以政治说办案、讲工作”、案例沙龙等活动,提升综合素能。强化岗位实战练兵,选派干警积极参与轮岗交流和跟岗实训,12名干警在疑难复杂案件、急难险重工作岗位上磨砺成长。

坚持以“检察之治”助力“社会之治”。以“共同缔造”理念主动融入县域治理,结合监督办案,在执法司法规范化、安全生产、未成年人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将检察建议作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23年以来,依法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