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态联络沟通 实现良性互动
2024年12月18日,宣恩县人大常委会监司工委主任段立新等8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受邀走进县检察院,零距离感受和了解检察工作,听取该院2024年检察工作报告,并结合自身工作领域和群众关心关切,积极对检察工作建言献策。
观摩出庭公诉、参与检察听证、列席案件质效评判、参与检察建议落实“回头看”……
通过“请进来”让代表委员“融入式”参与和体验检察工作,认真倾听代表委员心声,真诚邀请代表委员对检察工作“把脉问诊”,是该院将自觉接受监督融入日常的重要举措。
“通过多形式参与、见证检察履职,我对检察工作也有了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理解。”2024年11月,在参加某行政公益诉讼案质效评判联席会后,湖北省人大代表、宣恩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彦说道。
在“请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近年来,该院注重常态化走访代表委员,在通报检察工作的同时,深入代表委员所在企业、社区等,实地了解代表委员关切的问题、提出建议的原因背景和目标期待,有针对性地开展问计问需问策。2024年,该院定期走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参与检察工作50余人次。
二、做实衔接转化 共赴民生之约
2024年8月,在宣恩县某农产品储存仓内,人大代表和检察官们一边查看农产品生产记录和承诺达标合格证,一边向工作人员仔细了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落实情况。“食品安全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实地看一看,心里踏实多了!”现场一名人大代表感慨道。
该案的线索来源,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该人大代表依托“人大+检察”线索双向配置监督格局,向检察机关反映,县域内部分地方特色农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该院及时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系,并邀请其全程参与实地走访摸排。
在查明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存在未规范指定台账、未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等问题后,该院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有效助推地方特色农产品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
以“民声”促“民生”,推动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落地见效,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针对湖北省人大代表、宣恩仙山贡水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银芳提出的“关注‘茶旅融合’,做好‘茶文章’”的建议,该院先后办理“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政公益诉讼案、古茶树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等,助推茶产地保护、茶产业发展。
2024年以来,该院通过与县人大、政协建立《建议、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抓住民心所向、民生所急,邀请代表委员参与公益诉讼实地调查10次,在保障民生中不断实现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同频共振。
三、主动听需问计 强化精准施策
“希望检察院能联合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专题调研,加强信息共享、风险预判、法治教育……”
“建议对存在的个别行业乱象依法开展监督……”
2024年12月29日,在宣恩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恩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郎艳辉向大会报告2024年检察工作。按照会议议程,29日下午,各代表团对检察工作报告开展分组审议。该院组成听会组到各代表团听取审议工作情况,回答代表咨询,“原汁原味”记录代表意见建议。
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该院及时梳理分类,认真分析研究,并迅速办理落实,做好答复,确保代表们的意见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24年以来,宣恩县检察院更加注重对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落实与反馈,各项举措步稳蹄疾:对于“加大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力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等代表意见建议高度集中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部署和推进力度,抓好关键重点落实;对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建议,以专项工作带动案件办理,结合县域实际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创新思路,提升工作成效……
如今,坚持办好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已经成为该院完善检察决策、改进检察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将从检察工作的‘小切口’入手,持续抓好意见建议的成果转化,助推宣恩检察工作提档升级,努力让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更满意、更放心。”该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弘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