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宣恩县检察院 > 宣恩检讯

以调促和,以听促治,帮助亲兄弟放下14年芥蒂

【字号:    】        时间:2025-04-18      

 

 

一块小小的坡田,14年积怨,一场冲突让血脉相连的兄弟走向对簿公堂。检察官联合多方力量多元解纷,融化了横亘在刘氏兄弟心头多年的坚冰。

4月15日,宣恩县检察院在万寨乡易迁安置点向阳社区对这起轻伤害案件召开公开听证会,在充分了解案情、展开讨论评议后,听证员、人民监督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处理意见。

 

多年积怨 矛盾不断激化

刘某甲和刘某乙是相邻而居的一对亲兄弟,弟弟刘某乙长期在外务工,哥哥刘某甲则在家务农。双方对老屋旁一块坡田的权属问题长期存在争议。2024年6月,刘某乙发现刘某甲在争议坡田上种植蔬菜,二人因此发生争吵,进而产生肢体冲突,刘某甲用石头扔砸刘某乙,致刘某乙轻伤二级。

“那块地我种了多年,他凭什么不让我种?反正我没那么多钱赔他……”“之前说好双方都不在那里种地,他非不听,还对我没个好态度……”此次案发后,哥哥刘某甲认为自己有理,拒绝认错和赔偿,弟弟刘某乙心中不服,要求追究刘某甲责任,双方僵持不下。

 

以调促和 多元化解纠纷

“家族内部矛盾往往隐蔽而复杂,长期积累的恩怨加上日常口角的激化,如果不能妥当处置,可能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受理该案后,该院检察官立即开展走访调查,了解到兄弟二人矛盾积怨长达14年之久。承办检察官认为,要帮助二人彻底解决纠纷,需要以修复破坏的亲情为出发点,在解法结的同时更解心结。

为此,该院检察官依托乡镇综治中心“有理大家评”工作室,邀请评理说事员、“五老”调解员等一同参与调解工作。通过多次上门释法说理,兄弟二人逐渐打开心结,刘某甲表示愿意认罪认罚,积极争取被害人谅解,但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分歧,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2月26日,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该院决定在兄弟二人所在乡镇综治中心再次展开调解,让他们在“家门口”把话说开,让矛盾纠纷在检察办案环节得以化解。

 

 

“你们是亲兄弟,年轻的时候谁需要帮助,彼此都是第一个站出来……”调解中,“五老”调解员以手足亲情破题,安抚双方情绪,评理说事员讲明事理,检察官则讲清法理,为其仔细梳理核对赔偿明细,提出合理的赔偿方案。在多方沟通下,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和解协议书,犯罪嫌疑人刘某甲自愿认罪认罚,刘某乙对其行为表示谅解。

以听促治 公正可触可感

 

4月15日,检察机关邀请评理说事员、“五老”调解员、听证员、人民监督员、相关单位负责人等一同参与该案公开听证会,3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旁听。

听证会上,办案检察官对案件事实、法律适用情况进行介绍,并结合犯罪情节、后果、悔罪态度、和解情况等,说明拟处理意见的依据,并听取各方意见。

“兄弟情感是无法割裂的,双方能够和解更利于亲情修复。”万寨乡综治中心副主任陈奎说。

“检察官从修复受损的亲情关系出发,积极化解矛盾,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人民监督员李杨丽说道

“我同意检察机关处理决定。这场听证也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对村民们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不管是亲人还是邻里,都要和睦相处。”作为听证员的万寨乡党委副书记龚道全说道。

……

最后,综合公开听证意见和案件事实,该院决定对刘某甲故意伤害案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