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称,这是一个“话务外包”工作,按相关要求根据公司提供的电话号码拨打电话核对信息就可以,老板一再强调,“这个很简单,要求也不高,电话接通后就说你是天猫商城的客服,跟号主核对收货地址等信息,告诉对方公司回馈用户免费邮寄雨伞、水杯等小礼品,再将核对完毕的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给我就完成任务。”
在小方还心存疑虑时,对方又发来了营业执照,名称是浙江某商会,一心想挣钱的小方收到营业执照便没有查询其真实性便投入所谓的“话务员”的工作。
工作一段时间后老板以小方的工作质量不高,打电话时旁边有小孩的杂音为由,建议她介绍别人来做“话务员”,每天给她300到500元的提成,她来管理和发放工资。
小方爽快地答应了,立即在一个微信宝妈群里发了一条“招兼职,200-300元一天,手机操作,工资日结。”的招聘信息,很快吸引了不少同样想做兼职的宝妈。短短几天时间,小方从“话务员”升上了“管理员”,几个月下来小方靠着这份兼职赚了近3万元。然而,等待小方的不是发家致富,还清外债,而是要承担的刑事责任。
“其实有很多地方提醒我,我们就是在实施诈骗,但我当时一心只想挣钱,就没有在意,我真的很后悔。”小方向承办检察官忏悔道。
最终,宣恩县检察院依法对小方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判处小方有期徒刑三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0元。
检察官提醒
公民个人信息不是“商品”,更不是“生财工具”!一旦越界触碰红线,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广大群众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注重个人信息保护,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追求非法利益而实施侵犯其他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如若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线索,请主动向公安机关举报。